第四百二十二章 僧祇
第四百二十二章 僧祇 (第1/2页)原时空的黄仁宇,耗时七年写出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发表于西元1978年。这本书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作为考察切入点,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当然,有的人也认为黄仁宇先生玩的是“六经注我”,这本书的写作是从错误答案反推论据的过程——里面藏着对“意识形态治国”的否定把戏。
本时空,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朱翊钧当然看过《万历十五年》。他曾经以为黄仁宇是对的,“儒家的罐子里面长不出现代国家。”[注1]
但当穿越发生在身上时,朱翊钧别无选择,他必须要在儒家的罐子里长出现代国家。
此前,他按照一般穿越者的套路很是做了些事。但在本时空的万历十五年,他突然认识到,如果今天的自己突然驾崩,万历变法势必也要和原时空的“万历新政”一样走向失败——这并不以他的意志或“遗诏”为转移。
至于他设想的后手,例如利用皇后接过变法的旗帜——将变得无意义甚至危险。
原时空的共产党员,竟然在穿越后彻底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现这一点的朱翊钧有些啼笑皆非。
说不得,也要做“六经注我”的事——还是把李贽从南京调来罢。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把“隆庆党案”首尾处理干净。
静静的想了一会儿,朱翊钧问道:“你手下有一个叫郇栎的?”王通闻言额头见汗,低声回道:“是,他是臣的得力助手。”
朱翊钧听他如此说,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声音转冷道:“若是别的部司,朕倒是喜欢有一个能体察圣意的呢。不过在国安局,你们只要冷静的呈现事体的本来面目即可——若有下次,你提着他的头来见朕。”
王通身体大大的抖了一下,将身子匍匐在地,口中道:“臣,遵旨。”
“嗯,你的公忠体国,朕甚嘉之,希望我们两个都初心不忘,做一对善始善终的君臣。”
“是。臣不敢忘了皇上的教诲,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嗯,朕知道了。”
“臣,告退。”重重的磕了一个头,王通躬着身子从武英殿退了出来。尽管经常接受皇帝的敲打,但最后这短短几句话还是让王通汗湿透衣。
他再次确认,皇帝在自己身边埋伏着后手——自己到如今能够得保首领,确实是因为不打任何折扣的忠诚。
王通直起身子时,看见了正等在殿外的罗万化。作为皇帝的暗影,他与朝臣除了工作关系,没有任何往来,因此看见了炙手可热的副相,他也只是淡然的点点头。
罗万化也不以为意,进殿行礼如仪。待赐座后,朱翊钧问道:“江南工厂多蓄昆仑奴,政事堂可知?”
罗万化闻言,朗声回道:“臣见过此类地方简报。也有友人通信告知,如今往我朝南方大量贩卖来的,非唐宋以来的南洋‘昆仑奴’,当为‘僧祇奴’。”
朱翊钧闻言惊讶道:“二者有何区别?”
罗万化道:“唐宋及我朝永乐时,权贵所蓄‘昆仑奴’者,乃满剌加、柔佛外海岛屿上生的黑野人,颇矮小,身形灵活,可使杂技。而僧祇奴者,乃最近几年由西班牙人从昆仑洲贩卖而来,虽然也身如黑漆,拳发,但体壮如牛,与此前的昆仑奴迥异。”
朱翊钧闻言张大嘴巴。皇城大内从未蓄养“昆仑奴”,朱翊钧对此一直懵懵懂懂。他曾读过“红尘三侠”,一直以为书中的昆仑奴来自非洲——自己为了跟西方殖民者别苗头,给非洲起名‘昆仑洲’也肈因于此。如今看来,还是读书不求甚解之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