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岐山神殿
第三十七章 岐山神殿 (第2/2页)经过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励精图治,周人彻底站稳关中,拥有大片土地称国号周。其子季历接手后,积极向殷商王朝靠拢,寻求联姻外力支持。在天下宗主加持下,周国正式成为商帝国承认的方伯国,季历也因姻亲关系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负责协助商帝国教化管理关中。
有了正式的国号及尊称,苍穹庙宇从山上搬迁到山脚,在周原北部靠东,象征殷商册封重要盟友,还有个新名字:周伯岐山庙宇。周人从此在关中越发强大起来,却非殷商所期望看到的,于是转头扶持其它国家对抗周国。季历带领周人击败周边国家,彻底惹恼了商王文丁,三令五申一再犯错,被迫请到殷都堂审问责,最终诛杀。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上位,大商和周国正式决裂,融洽关系不在,但此时大商依然强大,周国实力还弱小,于是姬昌接受商王的西伯封号,继续为大商的方伯周国。姬昌能够被后人称为文王,自然是贤明能干的,一方面臣服大商,主动放弃东部和南部扩张,另一面却积极往西部扩张,跳开商帝国的扶持包围势力。
文王西进扩张策略得当,导致周国实力越发强大,此时殷商坐不住了,帝辛(纣王)派人召见强制问责,文王因此被囚禁于朝歌北郊乡邑羑you里。文王潜心研习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开创出新八卦(文王八卦,又叫后天八卦),期间文王长子和大臣一番努力,终于使得帝辛释放西伯姬昌回归。
文王回国后,继续发展积蓄实力,向北讨伐密须、允戎,向西征讨犬戎部族,并将周伯岐山庙宇改为周岐山神殿,地址由岐山脚下往周原西边迁移,象征周国团结稳定发展西部关中的决心。此时的天下宗主商帝国,却面临着东夷的强大军事威胁,根本无法西顾。文王乘机招贤纳士、任用能臣,使得国力日益大增,最终横扫关中平原成为一方赫赫大国。
文王一统关中,开始东望谋划,一路往河东推进,一路往河洛发展。等灭了崇国后,大周实力强盛已能直指殷商腹地,为此文王将都邑暂迁沣水,修筑丰京为行都,为进攻商朝做准备。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承遗志,在大贤能臣师吕尚辅助下,分化拉拢、瞅准时机,于牧野之战一举完成灭商壮举,成功取而代之为天下宗主,建立大周王朝。
编外话:岐周(岐山县东北的京当镇)为周太王故邑,后作为周公旦封邑,升级至周公国都邑。所以把召伯国放在岐山县西南的虢王镇(东北),中间岐山县东的故郡镇为大周苍穹神殿位置。这么安排符合大周京城都邑特点,东西并排双京制度(东为祭祀园圃,西为行政起居)。周公国都邑岐周-苍穹神殿-召伯国都邑召,东西排列三点一线,中心对称点为神殿。
另外古代造桥太难所以少,北上过渭河应该走两寺渡(附近细柳营,西周大概不叫两寺渡),然后抵达犬丘(最早镐京边养马地,懿王都,战国秦愧里,秦汉废丘),也就是今天咸阳兴平(境内渭河上还有个龙兴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