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党项军略
第49章 党项军略 (第2/2页)杜中宵道:“党项全国可以分为三部。东部为横山,是党项的起家之地,人口密集,山路崎岖。中部兴灵两州,位于贺兰山和黄河之间,土地肥沃,有黄河水灌溉,最是富庶,山河夹峙。西部则为河西数郡,祁连山下,是到西域的走廓。攻党项,针对这三个地方,有三个方案。”
说完,指着横山地区道:“一是攻横山。西线坚守保安军,东线南北对进。南路自绥德军,沿无定河北上。北路自胜州南下,沿明堂川,与南路会攻银、石、夏三州。以朝廷的军力,党项纵然全国来援也无法抵挡。二是攻河西。西路自星星峡取瓜州,北路自居延取甘州、肃州,两军会合取凉州。第三就是直取兴灵,就是现在朝廷用的打法。之所以直取兴灵两州,最主要的原因为两个。一是两朝国力,相差实在太大,没必要取党项两翼,直攻击其要害即可。没有了兴灵两州,党项实际就无法支撑。还有一点,就是铁路修到镇戎军,朝廷有能力直攻灵州。”
赵祯道:“中丞说的有道理。初时议对党项方略时,就有大臣建议,可以先攻横山。以河曲路常胜之军南下,鄜延路沿无穷河北上,取银、夏两州。此是党项兴起之地,取了两州,就断党项一臂。诸大臣集议,认为断党项一臂,不如直取其腹心。”
杜中宵道:“不错,现在的党项根本无法与朝廷为敌,没必要一点一点削弱。而且有铁路通镇戎军后,天下财力物力可以支撑直攻兴灵两州。对兴灵两州,北边朝廷有河州,南边有镇戎军,是可以南北对进的。为什么不呢?因为南边镇戎军到灵州间,适合大军展开,实际上也朝廷布置三十万大军。南线要突破的是天都山,北边要突破的是山河关。山河关是要地,突破之后,依然有近百里山路。贺兰山是党项重地,山中许多宫楼,又多兵马,实际进军不便。与南路相比,等南路打下兴府府,北路未必能出山。是以韩太尉放弃了山河关,而从西边取河西,是明智之举。”
赵祯看着地图,想了一会,道:“中丞说的有道理。不过,镇戎军狄太尉,预计明年出天都山,下年才攻灵州,倒是能与北路破山河关配合起来。”
杜中宵道:“陛下,实不相瞒,臣一直以为,狄太尉的军略太保守了。天都山党项兵马不多,而且地形并不险要,三十万大军一个月即可横扫。党项布置,也没有想在天都山与本朝大战,而是集中兵马于灵州周围。看其想法,应该是知道兵力不及本朝,想退守灵州,利用灵州后方的后勤补给过长,拖垮本朝进攻的大军。其实,从镇戎军到灵州,路程五百里,仅用人背也能把物资运到灵州城下。”
欧阳修道:“依党项兵力,不与本朝决战于灵州,也没其他办法了。”
杜中宵道:“内翰说的是。小规模作战,党项可以借助天都山迟滞本朝兵马。大规模作战,天都山就不合适了。山中道路大部分都开阔,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合适地方。战于灵州,尽量拉长本朝兵马的补给线路,依托坚城,还可以坚持。”
赵祯道:“依中丞所说,狄太尉在镇戎军,过于拖延。是不是让朝廷逼其进攻?”
杜中宵摇头:“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狄太尉是前方主帅,要么换人,要么就要依着他的方略作战。不然,一旦出了差子,就可能招致大败。”
这是原则,要么相信前方将帅,要么就直接换人,千万不要针对具体方略逼迫。不然导致前方布置出了差错,最后追悔莫及。杜中宵是觉得狄青保守,但反对朝廷逼其进攻。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口气:“狄太尉进攻保守,现在可能会出现两个意外。一是韩太尉自星星峡出兵后,已经占了瓜州。战报从瓜州传到朝廷,要半月之久。到了现在,说不定已取肃州。如果韩太尉占了凉州的时候,狄太尉刚出天都山,前方战情就复杂了。再有一个,契丹两帝并立数年,耶律洪基已经反守为攻。如果契丹有了结果,党项战事未结束,河曲路就显空虚。”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