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寸(一)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寸(一) (第1/2页)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魏方寸就明白,他是家族当中的异类。
这个很小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他回想过去的时候算了一下,大概是从两岁半开始。
在机甲出现之前,第一魏家,曾经只是一个没落的军事世家。家族中已经没有职位太高的将领,也受不到军委的任何关注,甚至连第三序列都要呆不下去的时候,九道关公司找到了魏家。
那个时候的九道关公司,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整个挂靠在帝国的研究机构上面,全称为:“三千帝国武装器械高端研发第七组”,简称“国武七组”。
当时的国武七组,还是一个而被帝国雪藏起来的研发机构,由九道关的创始人许家始祖许奉行和三千帝国双方各占一半的资产。刚开始主要负责帝国军方所使用的尖端武器和车辆护甲研究。
在三千帝国的尖端人才和资源的支持下,国武七组很快度过了试生产阶段,俨然变成了三千帝国研发高层次武器装备的生产基地。同时帝国也利用国武七组的崛起,将门阀和世家掌控的武器生产商进行遏制。
可以说,国武七组的成立和秘密发展,主要目的便是三千帝国在军事方面采取主动权的第一步,打击不法军火贩卖,取缔非法生产厂商。当然,这些生产商和贩卖商到底犯不犯法,不都是帝国一句话的事情。
等到所有对帝国造成不良影响的军火生产和贩卖都得到打击之后,国武七组也就成为了三千帝国科技含量最高、生产范围最广的武器生产场所。
而作为国武七组创始人和负责人的许奉行,却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深地知道,如果一味地依靠着帝国的支持,那么国武七组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替代品,当下一个替代品出现的时候,国武七组便会被帝国毫不犹豫地抛弃。
国武七组的底气来自帝国,资源来自帝国,甚至相当一部分的成员都来自于帝国指派。那么说不定帝国那天不开心,八组和九组建立之后,国武七组便会称为历史长河中的沉沙。
许奉行明白,只有掌控了自己的技术、资本和人才,才能够将国武七组变成那个他心目中的,全国最尖端的武器研发生产中心,让帝国就算对国武七组有所忌惮和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将国武七组变成这样的机构,首先,便应该从掌握技术上入手。
掌握技术需要三个要素:自主研发、专利保护和大量人手。
于是,许奉行找到了当时几乎就要快从第三序列世家的河岸上滑进汹涌波涛的军事世家魏家,也找到了许多以微末的排行落于人后的世家,由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九道关公司的最初班底。
而这些世家作为第三序列垫底的存在,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子孙的未来,他们当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样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且靠着这一颗稻草,逃脱了被历史长河冲刷殆尽的命运。
许奉行依靠这最初的这些人,在国武七组当中打开了新的局面,他开始针对各个方向的军事武器设备进行了新的研发。
毋庸置疑的,许奉行是一个人才。靠着二十多岁的年纪,他就这样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并且将国武七组当中的很多高新研究成果变成了自己的东西。然后,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他设计出了帝国第一台机甲的理论模型。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所有九道关的人,包括许家的后代,包括九道关的研究员,包括三千帝国所欲和九道关有关的人,都认为在许奉行这一个理论模型完成的那一天,才是九道关公司成立的日子。
而不是这个公司真正挂牌上市的那一天。
靠着理论模型的结果,许奉行向帝国申请了更多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利用在民用防护装置的研发和生产上。不断靠着这样的生产方式扩大着在民众当中的影响力。
最终,许奉行彻底掌控了国武七组内部的大部分资本和重要科研成果,九道关公司就此脱离国武七组,正式成立。
帝国对此无可奈何,国武八组应运而生。
从此,国武七组彻底成为了帝国的历史,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兴事物,便是许奉行的九道关公司。
将民用防护装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重要一环,是许奉行的第二步棋。经过了多年的努力,许奉行终于将民用防护装置技术发展完善,这些技术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防护如此好用,以至于帝国主动将其作为基础建设的内容之一。
最终,在国家和人民共同的支持下,在这些年的技术创新和理论积累之下,九道关公司终于根据许奉行的理论模型,生产出了帝国第一台成真正成型的驾驶型机甲。
当机甲走出仓库的画面,通过全国新闻传到帝国的每个角落的时候;当帝国正式宣布将机甲作为帝国战略发展目标之一的时候;当许奉行告诉所有人,异族与修行者再也不能在普通民众的城市当中肆意妄为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