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人生续集 > 十四

十四

十四 (第1/2页)

下篇
  
  第十四章
  
  我们在这一章开始,先来说说陕北及陕北民歌的形成。因为我们的另一主人公,巧玲同志即将成为第一个因为陕北民歌而走出去的人。
  
  轩辕黄帝起兵并立足陕北时,陕北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号令都从这里发出,万国来仪,边夷群拜。那是陕北最早兴盛也最为全国瞩目的时候。那时的陕北高原,东方的朝阳耀眼四射,滔滔的黄河泱泱涣涣一泻千里,像黄土一样的黄色成为最高贵最令人欣羡的颜色。黄色的土地也成为全世界最肥沃最宜耕作的土地。成熟的黄色糜穗和沉甸甸的金黄色谷穗成为中华大地最珍贵最富于营养的食物,养育了黄帝部落,也一直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
  
  自此以后,关中的八百里秦川,河南、河北的平坦如垠,山西、山东的广袤坦荡……吸引了各朝历代统治者的眼光,陕北却渐渐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位移后的边地,被当权者冷落。
  
  圣人布道,此处常常被遗漏。于是,这里的主流文化意识逐渐淡薄,各种非主流的异民族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意识形态轮番地“轰炸”这块土地。民众的山歌、民谣成了这块土地的历史缩影。这些山歌不自觉地掺进了河套草原的高亢之声和马背民族的悠扬之音,也自觉地吮吸了略具主流意识的低徊缠绵的河东之音,接受了来自陇东宁夏的花儿之音。
  
  陕北的民歌是一种无法追踪其主流腔调的“乱弹”,它的边地化环境造就了它的“杂交”属性。当然,不管东西南北风刮得多么狂烈,到了陕北,一定式微了许多。陕北有自在的山,独有的水,这里的人们,将这些外来之音都吸吮进口腔里,咀嚼下去,经过肠胃的蠕动、反刍,再行歌唱出来,它就是纯正的陕北民歌了。
  
  生于边地,是不幸中的万幸。边地化环境为主流文化所鄙夷和放逐,然而对于非主流文化的民歌而言,却正好是一种宽容、适宜民歌生长的最佳环境。
  
  刘巧玲绝对是这黄河之塬的万山丛中一朵耀眼的花。得天独厚的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她天生的一付好嗓子。从小在姐妹群中耳濡目染,也让她对各种类型的陕北民歌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她是读书人,她不可能像她的姐姐们在野天野地里去胡乱吼一嗓子,但这并不妨碍她内心始终热爱着信天游曲调。
  
  她在高中时曾参加过多次歌咏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还是校文艺社团的节目主持人。
  
  这些,都是在这个冬天里,高加林在创作的空隙,巧玲讲给他听的。这个冬天不寒冷,巧玲是高加林心头的一团火,照亮并温暖他。在此之前,他对她知之甚少。他们是校友,但是在巧玲升入高中的时候,加林已经回村当了民办教师,当然不会知道她在学校的一切。
  
  通过这两个月他对巧玲的了解,他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小姑娘身上,还有着这么闪耀的一面。她会很多种乐器,手风琴、脚踏风琴、二胡、古筝……,她们学校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每种乐器,她都略懂些皮毛。高加林没她那么幸运,高加林读书的时候,学校没有那么多乐器,就是传统的唢呐、三弦、笛子、二胡、口琴。看来,巧玲所说的这些,都是后面增设上去的。
  
  谈起高中时光,他们就有聊不完的话题。高加林曾经也是音乐骨干,他吹得一手好笛子,他对音准的把握,音律的婉转,以及手指弹出的颤音,在整个音乐社团里,无出其二。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他们相见恨晚,惺惺相惜。高加林内心像燃烧着一团火,喷薄欲出。他决定为巧玲写歌,在信天游基础上打造原创。他坚信,巧玲的未来,一定能红遍大江南北。当然,她需要契机,需要一个展示她才华的平台。在县城这样的小地方,覆盖面太狭窄,穷其一辈子,大概也很难走出去。那么,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让她一炮而红?唯一的机遇,只有当兵,进入军政文工团,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她的存在。
  
  他也在这一瞬间,热烈并疯狂地向往军营,他要和巧玲一起报名当兵。他在憧憬,要是他和巧玲都去了部队,他写歌,巧玲唱歌,会不会很快让陕北民歌一下子走出去,遍及全国。他为这个突然冒出的想法而激动流泪。故乡的歌谣,你不该只是盘桓在黄土高原,你也该离开陕北,到外面去信天游一番了。
  
  高加林是个行动主义者,想到的事情,说干就干。他先写信给已经调回地区专署任劳动局长的叔父高玉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年龄,和巧玲的基本情况,并附上为她写的歌曲。最后再开玩笑般附上一句:我这不算是“开后门”吧!我的局长大人。惜才的老军人当然乐意帮这个忙,何况,这是他故乡的女子。这不算是走“私人关系”,他只不过是引荐了一下。
  
  同时,又游说巧玲,糖衣炮弹般把她夸奖得天花乱坠,激起她蓬勃的欲望。他必须这样双管齐下,以确保他和巧玲的验兵万无一失,不出纰漏。
  
  巧玲在高加林的鼓动之下,于春季征兵工作中因为一首歌而脱颖而出,被破格录取,去了农一师兵团,最后,如愿进了军政文工团,这是后话。
  
  走的那天,全村老少都来送行,但是巧玲心里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加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里,巧玲和加林恋爱了。至少,巧玲是这么认为。她不知道加林哥是什么感受,但是她自己,却处在不管不顾的热恋中无以自拔。她对加林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当初的二姐。她不想离开加林。
  
  这是她的初恋,她愿意赴汤蹈火。二十年来的第一次,那种珍贵,不是我们常人能理解的。可以走出大山了,可她没有丝毫的高兴。在别人眼里,她是舍不得家乡亲人,才会哭得那么悲痛欲绝。实际上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谁而哭。她才刚开始恋爱,初尝恋爱的一点点甜蜜,她就要离开亲爱的加林哥了。
  
  她好恨自己,为了那一点点的虚荣,听信了加林哥的鬼话。
  
  在这些日子跟加林哥的相处,高加林发现了她优异于别人的嗓音,于是怂恿她去报名参军。对于参军当兵的事,她从来没有想过,她是个安于现状的女孩。可是,加林哥要去当兵,她当然愿意跟着去,只要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在哪里她都愿意。她跟加林哥好上,原本是受了二姐的影响,但是她发觉,她也离不开加林哥了。加林哥爱写诗,懂她歌声里的浪漫。加林哥为她创作歌曲,她坚信,这是加林哥对她爱的表现。
  
  当她知道加林哥因为超龄问题没有被验上的时候,她的天空塌陷了。她好几次想去退掉报名,私自去找征兵领导,领导告诉她,拒服兵役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犯法的,她不敢再去了。但是,她却就此一蹶不振。
  
  高加林在创作的间隙,用信天游的曲调为巧玲填写歌词,然后两人一起慢慢磨练、融合。
  
  在他家的窑洞里,加林哥吹笛,她歌唱,他们像普通夫妻一样,演绎着夫唱妇随的平凡日子,这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她甚至想,他们的生活里还缺少些啥?一边是高寿的老人,一边,当然是活蹦乱跳的儿女,她甚至都想到了为高加林生娃。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们的美丽姑娘两腮总会不自觉地飘起两抹红晕,连同窗外的雪一起被烫熔化了。
  
  在大雪天里,他们悠扬的笛声和歌声传出去很远很远,经常会引来年轻姑娘小伙的围观、讨教、学习。如果不是担心会影响到加林哥创作,这个冬天,他们一定会写成更多的信天游民谣,教会那些想学的年轻人们。
  
  他们天天腻在一起,现在,就连放学也敢光明正大相跟着一块回来了。村里人一度默认了他们的爱情,且非常支持。一切似乎就那么顺其自然,他们没有嫉妒,没有撇凉腔,阴阳怪气。只因加林是读书人,她也是读书人,这点对二姐非常不公。不过她也非常侥幸,幸好自己读过书,否则,命运还不是跟二姐一样。之前最为担心的父亲,似乎也对她和加林哥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偶尔也会唉声叹气,还会试探性地了解小女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了不激怒他,巧玲都以工作为由而巧妙化解了。她不想一开始就遭遇父亲的严词拒绝,她想跟加林哥感情巩固了,即便是刀山火海她也愿意承担。
  
  她并不想有什么太大的奢求,只要能跟加林哥一辈子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就足够了。两个人努力学习,争取转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老人尽孝,抚养好娃娃。在农村有什么不好?守着亲爱的人,就是一辈子的幸福。她可不想什么出人头地,当初拼命学习考大学,不也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工作,才能爱情事业双丰收。现在,她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她的事业有了,爱情也有了。她比二姐幸运,她是天底下那个最幸福的人。
  
  是加林哥要她证明自己。爱他就要听他的,这也是二姐灌输给她的思想。
  
  她就这么身不由己地报了名,并且被录取了。她悔不当初,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她就不该报这个名。
  
  家里当然高兴,全村也都高兴。这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可谁知道她,我们的这个多情姑娘,她的心里倒究有多苦。
  
  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日子,大病初愈的父亲领着她和两个姐姐,大姐夫二姐夫,还有加林,上了祖父祖母的坟地,祭拜了故去的先人。
  
  小女子出息了,“二能人”心里是复杂的。人,就是这样,一边,希望子女飞黄腾达。而一旦即将离开父母去外面自由飞翔,又舍不得了;一边,又在担心,怕从此,离了父母,就永不回来。
  
  上坟这样的大事,让高加林作陪,算是向天下昭告:他高加林从此,就是刘立本的小女婿,跟他是一家人了。
  
  承认这层关系,对“二能人”而言,是经历过苦痛挣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