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怎么就这么巧?
第九十三章 怎么就这么巧? (第1/2页)高拱、高仪、葛守礼三人坐在高拱府上后院的书房里,商议着山西、大同、宣府三镇卫所田地清丈事宜。
“镇山公(朱衡)从大同城发来书信,说三镇田地清丈还算顺利。”
高拱捋着他那把标志性的大胡子,自信满满地说道。
“山西、大同、宣府三镇,嘉靖四十三年倒查庚戌之变,斩杀过一批当地的豪强和官员,胡汝贞又坐镇数年,深耕三镇,西苑的话还是管用的。”
高仪的话让高拱脸色微微一变。
当年倒查庚戌之变,他和杨博,两位晋党领袖被逼得致仕回乡,可谓是心中一大恨。只是时间过去那么久,心中那股子怨气,早就逐渐消散。
不消散也不行。
不向前看,一直向后看,人是无法取得进步的。
高拱只是脸色微变,没有出声说什么。
高仪和葛守礼暗地里交流了眼神,心中欣慰。
放下就好!
只要心里没有解不开的结,那世上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高仪继续说道:“三镇边军在西苑掌控中,大同等府州县官衙,也不敢造次。上有镇海柱石,下无鬼祟作妖,田地清丈很顺利。
镇山公有提及,三镇卫所的田地里,有十一万亩被江南世家所侵占。”
葛守礼大吃一惊,“他们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高拱叹了一口气答道:“当年朝廷行开中法,江南商贾为了多得盐引,在大同三镇卫所附近开荒地,雇人耕种,以为商屯。
后来开中法荒弛,但行商屯的人都大有收获,一发不可收拾,私下里大肆侵占田地。他们背后是江南世家,朝中势力如日中天。
山西三镇地方官,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数十上百年下来,江南世家的手自然就伸得那么远了。”
高仪和葛守礼摇摇头,继续讨论问题。
“自从洪武年间到现在,已有两百年,年岁久远,变化多异,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架阁库里,文卷堆积如山,比乱麻还要乱。
军屯、民屯、商屯,自行开荒的地,侵占的田,全是一笔笔糊涂账,搅在一起,根本分不清。镇山公带着一干人等,每日光是掰扯田地的源来,就扯得头昏眼花。”
是啊,这么多年了,怎么分得清楚?
可是清丈田地,除了丈量清楚田地亩数,还要把田地的贫瘠肥沃分清楚,更重要的是把户主搞清楚。
这是重中之重。
最麻烦的就是登记户主。
田地登记在谁的名下,登记多少亩数,贫瘠肥沃,官府就要以这个为依据收缴田赋。
世家豪族,侵占田地后自然就是隐匿田地,逃避税赋。要是占了田地还要按制缴纳赋税,怎么体现出官绅豪右的优越性?
“这倒是件大麻烦事。”葛守礼皱着眉头说道。
“关键还是要看具体办事的书办小吏。他们笔锋一转,少写一个字,就是隐了百千亩;稍微一抬,上田变下田,一年少缴一半的赋税。
偏偏这些人最奸猾不过,数代书办胥吏,各种舞弊营私之法,都是祖传手艺。又无比贪婪,钱财面前,国法官律都是屁。
上面管事监督的官员,稍微不经事,就可能被他们蒙蔽过去。”
高拱对政务实事非常清楚,下面胥吏的各种手法也心知肚明。
他黑着脸继续说道,“吏治,吏治,要让官员通实务,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蔽了去;要让胥吏遵法度,不至于丧心病狂,作奸犯科。”
高仪和葛守礼也忍不住跟着一起感叹。
要想做些实事,真的是千头万绪,千难万难!
高拱看出两人的神情,昂然说道:“世事艰难。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迎难而上。要是事事容易,还要我们这些能臣干吏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