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缩影
第248章,缩影 (第1/2页)数日之后,淮安。
一行人混杂在路人中,风尘仆仆来到,正是卫清一大家子——就是当初那个卫姓小吏,在方临一家逃难到海宁县城时,因为踩坑被方临搀扶一把,后续出发府城给了十人份粮食,后来方临一家回小和村还感谢上门拜访过。
如今,卫清的四个儿女都已成家,连孙辈有了,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赶来。
“爷爷,这就是淮安?看着和咱们海宁县大不一样哩!”
“是啊,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我也觉得好。”
……
一大家子张望可见:往来熙攘的人流,忙碌运转的码头,连绵驶入天际的白帆。
不同于海宁县城的疲敝、困乏,犹如一个暮年老人,淮安在这个山河破碎、狼烟四起的时候,还有着难得的勃勃生机。
进城,卫清一大家子来到一个小摊吃饭,摊主给他们报着菜名:“包子有白菜馅、芥菜馅、鸡蛋韭菜馅、猪肉馅……小菜有拌黄瓜、炒豆角、卤豆干……”
一大家子听了都是惊讶,因为这个相对平价的价格,还有菜品的丰富——这要是在海宁县城,每样都要贵上一些不说,许多菜还买不到。
他们心中都是疑惑,在海宁县城,因为要种植粮食,市面上菜蔬要少许多,看起来物资匮乏,淮安难道不是如此么?
这会儿都是半上午了,客人不多,摊主也是个健谈的,似乎是感知到他们的疑惑,自豪说起来:“客人是外地的吧?在我们淮安府城,你看这粮食啊、肉啊、菜啊,价格不高,种类也多,那是因为方大人的商队从海外运回来了好多粮、肉干,周边百姓这才能多多种植菜蔬……要我说,这府城百姓现在还能日子过得好,都得感谢方大人。”
“哦,你们外地人,不知道方大人吧?我给你们说说,那三国话本……什么,你们知道,就是下面县城来的?”他悻悻住嘴,好似还在不能为他们吹嘘一番方临而感到可惜。
卫清听着这些方临的信息,心中也是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当初那点小小恩情,方临后续帮他站台,升官加薪……近些年联系是少些了,不过每到年节必有方临这边送去的礼物,这让他很是感怀。
也正是出于这份信任,在这个山河破碎、鞑子南下的时候,他拍板做出抉择,带着一家大家子决定出海。
——说来,方临已派人去接应他们,卫清一大家子却不知道,自行提前过来了,也因为感觉方临对他们帮助良多,不好意思再过多麻烦,找过去。
“老丈啊,我想问一问,现在出海是个什么章程,出去能分多少田地,又在哪里报名?”
“分多少田地?你说的那些,可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出海别说分田地,想要排上队,坐船出去都不容易哟!”
摊主说着:“最早的时候,要是去海外,每人能分一顷田呐,那可是一百亩,还都是上好水田;后来少些了,男丁八十亩,妇孺五十亩;再后来,那个崇什么的皇帝、就是去年上吊了的那个,自打这个糊涂皇帝上台,天下就开始乱了,想出海的人越来越多,分的田就越发少了,三十亩、十亩、五亩……
去年,京师被反贼打进去了,这一下,想出海的人就更多了,城中那些殷实人家都开始走了,从那儿开始出海就不分田了,也是人太多,分不了。不过,你出海途中吃喝拉撒的开销,方大人还是都包了,不要钱。
到了今年,鞑子开始南下,这城里啊,十个人八个都想走……方大人还是良心的,现在这个时候出海,仍是不收你的钱,可这人多船少,你得慢慢排队啊!”
的确是如此,随着满清南下,人们心中越发有了紧迫感,如马、邵、段三家,一改从前的暧昧态度,主动走了,这个示范效应,让城中百姓纷纷想要跟随,蜂拥想要往海外去……
这么说吧,现在搞得,去海外登船名额都好似末日船票一样,都排到几个月后了,就这还在快速攀升。
卫清一大家子人听了,面面相觑,这些还真是他们不知道的。
“爹,这可如何是好?”
“排队排到几个月后,可听说鞑子就快打过来了,哪能等到那时候?”
“是啊,爹,咱们县里屋子、田地什么东西都卖了,横下一条心过来,可这要是出不去,难道咱们还要再回去不成?”
……
卫清如今已然是知天命岁数的人,这点心理素质还是有的,让儿孙们安静,看向摊主,作揖诚恳问道:“老丈可要出海去,我看老人家似乎不急,不知可是有什么法子?还望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嗨,要说这出海嘛,方大人厂坊的人有着优先资格,厂坊每个人也有着带人的名额,我有一个亲戚就在方大人厂坊做工,能带着我们一家子出去,过几天就走……你看,我这都没有进货了,这一批东西卖完就不干喽!”
摊主说着,语气一顿,看卫清他们颇合眼缘,还是给出了个主意:“你们要不想排队等着,那还有一个法子,就是找掮客,买那些厂坊工人带人的名额,就是听说,现在一个带人名额都涨快到十两银子了!你们想买,还得快点去,我瞅着等鞑子快打到咱们淮安,这价钱还要往上涨呐!”
卫清听了,暗暗盘算着,若是此时拿钱去买名额,自家的钱倒是紧紧巴巴够了,可这一下子就将家底给花没了,那去了海外还怎么过?
他暗暗叹息,知道此时只剩下一条路,去找方临,本来不想麻烦方临的,可眼下这情况实在是没别的法子了。
……
这日下午,方家门前,卫清一大家子来到,自称是方家故人、旧识,请门房通传,门房却是不肯,只让留下姓名、地址,说是若所说为真,后续自会联系。
——这也不是门房故意为难,实在是,自方家发达后,也确实有一些没有自知之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过来攀亲戚,让人烦不胜烦。
卫清听闻叹气,没想到如今方家门槛已是如此之高,仓促还进不去,只能打算先将自家安顿下来,后续再走一步、看一看。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就要离开,方父出门,看到卫清感觉眼熟,细细瞧着认了出来:“卫大人?”
早前些年,方家还多有回小和村过年,每次回去,到了海宁县城,必会去卫清家拜访,送上一份礼物,故而方父是认识卫清的……不过,自从十年前,小和村举村迁移了海外,方家就没再回去过了,有些年头没见卫清,对方模样也确实稍有些变化,这才没能一眼认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