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埋骸骨,拾婴幼,扶助农工
第一百九十章 埋骸骨,拾婴幼,扶助农工 (第1/2页)“光是你一个胡元江浙行省的御史大夫,每年就可在江南收租五十万石,结果,你们的军队还难以顿顿饱饭。”
章诚不禁哂然一笑。
福寿默不作声,因为他无话可说。
攻下集庆后,章诚现在就控制了大量原本属于元廷权贵官僚的财产。
对于他而言,怎么处理这些财产是个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他当然可以和其他义军首领们一起将这些财产分掉。
但是那无疑和以前的元廷没什么区别。
所以,他需要拿出许多财产来作为发展壮大义军的根本,也作为接下来发展经济的本钱。
不过,章诚不得不承认的是,江南是真的富庶,也难怪历史上的张士诚在据有苏松常后会耽于享乐。
须知,光是福寿这样一个在江南的大地主,每年都能收租五十万石。
他和朱元璋这些义军首领真要是只拿出一部分粮食作为养军防御的花销,然后开始过富庶安逸的日子,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中下层的义军将士们,大多数还没有上层将领的烦恼,即夺取了大量土地资源、粮食资源以及商业资源后该怎么分配的烦恼。
他们现在正高兴地领着俸禄和赏银,然后在集庆城内疯狂消费。
想着家人的,给家人买了许多精美的布料和礼物。
心地善良的,特地买了许多吃食,给城里的乞丐们发放。
也有想犒劳自己的,去了各处声色娱乐场所,更有在赌馆里豪赌一场的。
但他们消费的钱,仍旧还是难以流到最底层的百姓手里。
因为这年头,在集庆城内,别说开店的,就是摆个小摊,或者卖身卖艺的,都不是最底层的百姓,都是有点背景的。
所以,在至正十五年的九月,义军刚刚攻入集庆的时候,给底层工农百姓们总的感觉,就是没什么变化,不过是城头换了旗,衙门里换了人而已。
他们还是该种田的种田,该在作坊里做工的还是在作坊里做工。
“继续干,不关我们工匠的事!”
哪怕是元廷的官造火器坊,被任命为坊主的老工匠丘大远也没有觉得接下来会有什么不同,而让自己坊里的工匠们继续干,他相信义军还是会管他们这些工匠一顿饭的。
佃仆陶宗国也还是在老老实实地进城给庄头谈正安交来了租子。
哪怕是,小混混钱九也还是只能在市井街巷里拿着個破碗与一根竹杠,到处寻觅着可以换一顿饭吃的活计。
只有中上阶层的孙炎、夏燮这些儒士缙绅发现,义军的军纪很好,没有闯入民房内抢掠,也没有吃拿卡要,还让自己名下的店铺赚了不少利,而因此啧啧称赞起来。
也就是说。
章诚即便给义军官兵发足了俸禄和赏银,也鼓励将士们消费,但钱他没流到最底层百姓手里,只是惠及了富商和士绅以及卖身卖艺的中上阶层。
而百姓要想受惠只能选择把自己贱卖给官兵为奴,或者等到那个心善的官兵,给他们发点吃食。
章诚知道,自己要想让义军出现后使得百姓真正的富贵起来,还需要在分配上有更多的改革才行。
“农户方面,还是要清丈分田,把大量以前属于胡元权贵官僚的佃仆变成自耕农,把大量因为高地租而被逃走佃仆抛荒的权贵官僚的田地,分给无地百姓,废了高地租,征收薄赋。”
“工匠方面,还是要给工匠提高待遇,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的,皆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收入也必须要提高,且要多办工程,让更多无业百姓有工可食。”
“另外,对于已经不能从事生产的老弱病残,要尽快在集庆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之制。”
现在的集庆城是由章诚、朱元璋、郭天叙、张天佑、邵荣五人组成了最高权力决策组。
在对福寿提审了集庆的相关经济情况后,章诚就在五人会议上,提出了自己接下来的经济改革想法。
邵荣听后不禁主动对章诚说:“这样的话,我们义军真正增加的收入,在明年夏秋两税开征收上来之前,就只有抄没的那些胡元权贵官僚的赃款;可接下来,要增加工匠们的工钱,俸禄开支也要增加,还要大办工程,增加保障,这样一来,岂不是义军打个集庆城还把自己越打越穷?”
“这个倒是,为百姓谋富贵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是真觉得难,就看章先生你有什么办法。”
郭天叙跟着附和说。
章诚则笑着说:“为百姓谋富贵的确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刚才邵参政说的是,义军如果不开源,只为惠民而增加开支,且还把田分给百姓,的确会显得义军越打越穷,所以,义军还得开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