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93章 岁月如刀,斩天娇,催人老

第93章 岁月如刀,斩天娇,催人老

第93章 岁月如刀,斩天娇,催人老 (第1/2页)

李青想绑架时间,却无法做到,它无影无形,总在不经意间溜走。
  
  岁月如刀,斩天骄,催人老!
  
  永乐十七年,经过十余万工匠的不懈努力,长陵完工。
  
  朱棣再次北巡,朱瞻基披麻戴孝,一路扶棺至顺天。
  
  李青也没想到后世的大明十三陵,第一位下葬不是皇帝,而是皇后。
  
  徐妙云下葬了,朱棣的心仿佛也跟着埋了进去。
  
  他一个人坐在墓前,满脸落寞,静静烧纸钱,烧了好多好多纸钱,他就那么坐着,谁劝也不听。
  
  不出意外,朱棣再次病倒了,这次比上次还严重。
  
  昏迷了两日,李青为其灌输了两日真气,好在朱棣并不是得了不治之症,醒了也就好了。
  
  只是,情绪很低落。
  
  朱棣恢复后,第一时间下令全力建造新都,永乐十八年新都必须完工。
  
  一来,他无法接受长时间远离妻子,
  
  二来,朱棣老了,他知道迁都若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完成,耗资弥巨的新都恐将沦落成一个空壳。
  
  ~
  
  回京后,朱棣几乎不管事了,大事小情都交由太子处理。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太子的地位,有锻炼太子之意,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文官集团,为迁都做准备。
  
  朱棣明白,迁都势必阻力极大,他能管得住武将,却无法拿捏文臣。
  
  他和文官的积怨太深了,根本无法调解。
  
  好在朱瞻基已经长成,可以适当地给父亲分摊一小部分压力,让小胖得以喘息。
  
  ……
  
  同年九月。
  
  蓝玉也走到生命尽头,在一个夜晚,无声无息地病逝,李青连离别之言都没来得及说,他就那么走了。
  
  蓝玉的一生是憋屈的,也是辉煌的,他的战功不容忽视,理应被后世铭记。
  
  李青、李景隆进宫面圣,为蓝玉谋身后名。
  
  朱棣欠了二人大人情,尽管不爽蓝玉,也不便对一个死去的人斤斤计较,况且,蓝玉是真的有功于社稷。
  
  除了没有给蓝玉封王,该有的礼制都有。
  
  而且,在李青、李景隆的再三请求下,给了蓝玉一个极高的谥号,武毅。
  
  谥号分文谥武谥,文谥中,最高的是文正,迄今为止,大明还未有人获此殊荣。
  
  武谥中,最高的是武宁,获此殊荣者,也只有一个徐达。
  
  武毅仅次于武宁,这个谥号不低了,但蓝玉绝对配得上。
  
  李景隆想给蓝玉求个武宁,但被朱棣拒绝了。
  
  因为蓝玉算不上开国功臣,那么多开国功臣,也只有徐达一人获得武宁谥号,而且,他也不愿把蓝玉提到和老丈人一个高度。
  
  李青倒没再坚持,武毅也挺不错了。
  
  停棺七日,蓝玉下葬。
  
  下葬这天,李景隆哭得稀里哗啦……
  
  ……
  
  ……
  
  同年十二月。
  
  顺天府基本完工,只剩一些边边角角还未完善,但已经达到迁都要求。
  
  朱棣精神大振,让百官做好准备,来年三月,正式迁都。
  
  原本平静下来的朝堂,再次乱了起来。
  
  百官激烈反对,各种理由层出不穷,朱高炽安抚,然并卵。
  
  这次是动了百官的根基,他们决不妥协,勋贵们不如文官那么激进,却也表达了反对迁都的意愿。
  
  谁都不想离开江南,去北平那样鸟不拉屎的地方。
  
  在群臣的观念里,北平就是苦寒之地,去那儿和流放没太大区别。
  
  武将还好,现在掌权的都是靖难功臣,亦或靖难功臣之后,他们对迁都的排斥并不大,但文官就不同了,他们大多数人的根都在南方,背井离乡去北平,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而且,北方一穷二白,去了那儿,就是想捞些油水,也无从捞起。
  
  不像在南方,随便动动手,就能沾一手油。
  
  反对声不绝于耳,
  
  当此时也,朱棣再一次打破了规则,开始翻旧账。
  
  昔日群臣的投票,再次搬了出来。
  
  朱棣亲自唱票,所有票都是赞同,赞同,还是他娘的赞同!
  
  唱完票,朱棣恼怒道:“当初是你们同意迁都的,现在又出尔反尔,当朕可欺吗?”
  
  皇上你是不是玩不起……群臣气得不行,尤其是文官集团,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胡子一撅一撅的,颇为滑稽。
  
  但,谁也没有出头,都寄希望别人顶在前头。
  
  于是乎,朱棣成了人生赢家,靠着耍赖,他再一次战胜了百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