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 (第2/2页)

传抄讨论者无数。
  
  印书作坊、职业抄写人、书籍铺、书摊小贩的旺季突然就来了。
  
  甚至有卖烧饼、鲜花、羊肉汤的店铺。
  
  也在门口一角购入一大批小报出售,比主业都要赚钱。
  
  一时间,各种言论满天飞。
  
  “全宋变法,商之变甚重矣。擎天下之财,流通四方之货,唯商贾也。”
  
  “定国策,安民生,社稷之基、道德之表,莫有与士并肩者!”
  
  “造奇物、臻于精,虽微而显,功在千秋者,唯有匠人。”
  
  “天下可无士、可无商、可无工,然不可无农,无农则无粮,无粮则无命也。”
  
  ……
  
  汴京城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
  
  儒生、商贾、匠人、伶人,甚至码头上的纤夫、挑工都参与了进去。
  
  百姓们皆认为——
  
  在全宋变法的浪潮下,哪个职业的地位高,朝廷便会倾向于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是继续秉持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重农?是重商?还是重工?
  
  所有人都想要一个答案。
  
  民间讨论的盛况,自然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朝堂。
  
  其中对此事最关注的,就是那些馆阁的官员了。
  
  有官员将此事定义为——
  
  【全宋变法的重要转折点,束缚大宋走向强盛的最后一道关隘】
  
  官员们纷纷请奏:效仿古人,来一场士农工商的排位之辩。
  
  就像西汉汉宣帝为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而组织的那一场石渠阁会议。
  
  汇集五经诸儒二十三人,最后极大地提高了经学地位,也加强了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就像东汉汉章帝将儒学进一步神学化的白虎观会议。
  
  历时一个月,将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确立了“君为臣纲”作为三纲之首的说法。
  
  就像北周武帝论述三教优劣的儒释道会议。
  
  召高僧、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论述三教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
  
  ……
  
  而今,此事之大,已甚于当下朝堂的任何事情。
  
  文彦博、张方平、宋庠、丁度等相公最此事也甚感兴趣。
  
  他们在上奏的奏疏中称:唯有将士农工商的排位顺序搞清楚,全宋变法才能有秩序。
  
  而不是像当下这般。
  
  一边鼓励农人经商,一边又给予农人各种利好措施;一方面改变科举制度、施行三舍法,一方面让士子们另谋出路。
  
  似乎只要将此事辩个明白。
  
  全宋变法才会更加清晰,大宋的未来才会更加明朗。
  
  ……
  
  这几日。
  
  台谏官们并没有发表太多意见。
  
  因为他们只对心中笃定的事情才会表达态度,提出建议。
  
  ……
  
  二月初十,午后。
  
  御史台,台院,院内。
  
  苏良、欧阳修、范镇、何郯、赵抃、韩绛、周元、吕诲等台谏官聚在了一起。
  
  吕诲气呼呼地说道:“我实在想不明白,此等争论,有何益处?士农工商、农商工士、商农士工、商士农工,有何区别,这不就是个名头吗?”
  
  范镇摇了摇头。
  
  “非也。刚开始民间争论时,还能称作名头之争,但现在已经是国策之争了!”
  
  “商不满排于末尾,农不愿居于商后,士不愿丢了头名,工亦不愿处于商后。当下,在所有人眼里,这个排位决定着朝廷的国策方向,朝廷一视同仁是不可能了,恐怕必须要争出一个高下来!”
  
  何郯接着道:“这是给朝廷出难题啊!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定,估计很难令所有人满意。这就好比父亲、母亲、妻子、孩子同时掉进汴河里,你们说应该先救哪一个,最后救哪一个?”
  
  听到何郯这个比喻,众人忍不住都笑了。
  
  这时。
  
  韩绛站出来说道:“若发自内心来讲,我觉得士农工商的排序是没有问题的。但若为了全宋变法,我觉得应该是士商农工。大宋有今日,商人们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士可以排在最后,士大夫官员必须有气度,理应是农商工士!”赵抃说道。
  
  欧阳修捋了捋胡须,道:“要老夫讲,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士农商工,可以将商人的地位提一提,至于工,匠人势小,相对而言,影响力也最小。”
  
  ……
  
  众台谏官议论纷纷。
  
  这时,周元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苏良,问道:“景明,你觉得呢?”
  
  “我觉得,士农工商都不重要,或者说都很重要。”
  
  苏良撇了撇嘴。
  
  “此番争论,没有太大价值,也不会是全宋变法的转折点,只是一群馆阁之臣沽名钓誉罢了。不过当下已无法挽回,估计是一定要辩出一个结果了。”
  
  “我在想此事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才不会影响到各行各业对全宋变法的积极性!”
  
  士子若不为首,书生们肯定泄气;商人若仍居于末尾,商人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干扰。
  
  此事已经辩论到了此等程度,若无法妥善处理,定然会出现大问题。
  
  众台谏官也都陷入沉思中。
  
  ……
  
  二月十二日,清晨,垂拱殿。
  
  赵祯将两府三司的相公、学士院、御史台、谏院、馆阁的主官都召了进来。
  
  目的,自然是商议士农工商的排位之争。
  
  这一次。
  
  张方平、宋庠、丁度,还有馆阁的官员乃是主力。
  
  纷纷建议:效仿古人,来一场士农工商的排位之辩。
  
  对此,赵祯询问众臣的意见,大家都无异议。
  
  苏良也拱手附议。
  
  目前解决此事的最快方式,就是先要辩出一个结果来。
  
  而苏良,当下还未曾想好该如何解决问题。
  
  这时。
  
  宋庠拱手道:“官家,此事若只涉及朝堂,臣以为皆是士之辩,理应招纳天下善辩者,优中选优,共辩此事,臣建议此排位之辩在一个月后进行最宜!”
  
  听到宋庠的建议,众官员们都非常兴奋。
  
  太祖、太宗、真宗时期,皆无此等规模的辩论,若能圆满结束,必然能成为传世的佳话。
  
  赵祯点了点头。
  
  “朕认为,确应如此。如此一来,无论辩出何等结果,一旦形成定论,便通告全宋,任何人都必须接受。”
  
  ……
  
  当日,中书就发布了诏书。
  
  士农工商排位之辩,将在三月十五日举行。
  
  全宋境内,各地州府都可举荐持不同观点的名高望重之人,前来汴京城论辩。
  
  人员的筛选将由中书全权负责,并会进行公示。
  
  一时间。
  
  汴京城的百姓们都甚是兴奋,士农工商的排位之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几日。
  
  茶馆的生意比勾栏瓦舍的生意都好,街头的民间小报卖得如火如荼,比那些开质库的商人都赚钱。
  
  大宋本就盛行论辩之风。
  
  此事就像在一汪平静的湖水上砸下一块大石头,泛起的涟漪,从开封府迅速传向各地州府。
  
  一些馆阁的官员还发出感叹,揶揄了变法司一番。
  
  “什么是全宋变法,不是一个衙门的十几个人发号施令,其他人都必须遵从。而是全宋境内,人人参与,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当下,才是真正的全宋变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