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空军陆战第一团
第二十三章 空军陆战第一团 (第1/2页)黄河之所以让二科研究滑翔机,主要还是因为空军的运输机数量不够。
C47空中火车一次性只能带28名伞兵,没有滑翔机连一个团都送不下去,更别提那些关键的支援型装备了。
滑翔机这东西有很多优点,从经济角度来看,它的造价比运输机要低太多了。
最为难得的是他们几乎不需要维护,也不需要燃料。即使发生了损坏,也很容易修理或者更换。
就拿霍莎式滑翔机来说,这款是带英在二战期间所有滑翔机中生产量最大的一种。
通常被用以运输伞兵和较重型的武器,既可以减少运输机不足的困难,又可以解决重型武器无法伞降的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速度,但霍莎式滑翔机跟C47一起使用时,将拖曳飞机的起重能力足足提高了60%。
而且滑翔机在脱离拖曳机后,可以在人为控制下悄无声息飞行很远距离,甚至在任何类型的平地或裸露的场地上降落。
有了这款装备后,八路军可以精确地把伞兵带到战场上。
「伞兵二型:寥寥数名空降兵组成的小型行动组到大型空降师的转变,为大规模空降行动铺平了道路,曾经让人耳目一新的空降部队现已在战场上数见不鲜。
研究所需时间:70天
效果:系统内军工厂可以生产霍莎式滑翔机,并且获得生产线和图纸。」
让我们把视角移到晋东南,八路军的空降部队训练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升官的人不仅仅只有黄河。我们的李大团长也暂时逃离了天王老子的魔爪,背地里还偷偷升了半级。
部队的番号从三八六旅新二团,改成了八路军空军陆战第一团。
除去所有后勤人员以外,全团共有一千名战士。包含两个伞降步兵营,一个迫击炮连,一个反坦克连。
考虑到多变的作战环境,团部还有一个直属工兵排,甚至还配备了医疗班和通讯班。
虽然依旧没有果脯给的番号,但各种待遇上已经超过了数字团,并且陆战第一团还成了总部直属的作战单位。
一系列鸟枪换炮的操作,把孔捷、丁伟和程瞎子羡慕坏了,他们都开玩笑地吐槽旅长太偏心。
在上个月二十八号的时候,黄河已经通过系统解锁了科研项目「伞兵一型」。
经过系统里军工厂几天的全力生产,足够装备一千人的伞兵装备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在二月初的时候被C47空中火车送到了晋东南根据地。
长达三个月的基础地面训练,再加上半个月的室内训练,李云龙和战士们已经初步具备伞降训练的最低要求。
这段时间内,全团的同志完成了伞训理论、伞的操纵、着陆及特殊问题处理的学习。
特殊问题囊括了多种意外情况,比如伞在空中打不开怎么办?备份伞怎么打开?刮大风怎么办?两伞相撞怎么办?
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还有劳心的折叠降落伞训练。
对于很多战士来说,折叠降落伞是一项令人厌烦的操作,可这门技术又至关重要。
因为伞兵在落地后必须迅速收伞,实在不行也可以选择用掩埋办法将伞销毁。非必要情况严禁焚烧,以免暴露目标
全团的第一次训练是室内跳伞,其中最重要的是练习伞降姿势。
在低空跳伞时安全着陆,每一个人必须采取合适的姿势,还要学会如何在地上打滚以减少伞降落地时的冲击。
这训练的强度和重复性极高,就连魏大勇和段鹏这种高手都累的够呛。
整个过程中,战士们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以个人掌握跳伞技能为目标。
为了帮助空军陆战第一团完成最后一步的训练,常校长特意分出了一架宝贵的运输机留在了训练基地。
1941年二月中旬,今天天气不错,是个空降的好日子。
为了见证新兵种的诞生,旅长、师长、副总参谋和副总指挥带着一票人来到了伞降部队训练基地观摩。
有段日子没出场的李云龙,他的外形发生不小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大腿,就连冬季军装的棉裤都掩盖不住充满爆发力的腿部肌肉,仿佛一脚能踹死一头牛似得。
他身后的战士们也非比寻常,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
按照副总指挥的要求,调到陆战第一团的基层干部大多都实行了高职低配。
很多排级干部变成了班长,原本的班长当了战士,部分战士还立过三等功。
入选第一团的条件也很苛刻,一是要身体素质过关,二是要打仗勇敢不怕牺牲,三是要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