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委托:浮士德契约
第二百三十五章 委托:浮士德契约 (第2/2页)最符合《浮士德契约》精神内核和天命的,其实应该是那种拥有独立‘自我’,永不停止求知脚步,毕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真理’的伟大探索者!”
薇尔莉特一双星光点点的美丽双眸,自然而然落到了拜伦的身上。
她虽然不知道【航海日志】的存在,但是陪着拜伦一路走来,他的外在表现正是如此。
比起什么艺术家的优雅气质,这应该才是最契合《浮士德契约》天命的人选。
托马斯误打误撞之下,也算是“上错花轿嫁对郎”了。
“嘎?”
听到薇尔莉特的解说,金刚鹦鹉忍不住缓缓张大了嘴巴。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吗?”
果然,如果没文化,就算是当海盗也干不好。
像薇尔莉特这种有充足文化底蕴的高材生,仅凭一个名字便抽丝剥茧,理清了一位四阶大海盗、一位鹦鹉大副几百年都没有搞清楚的要点。
而且有理有据,实在让鸟无法反驳。
这一波她站在大气层。
拜伦看到金刚鹦鹉头上的毛都垂了下来,连忙插言错开话题:
“托马斯先生,你说岛上的秘密都在那一卷《浮士德契约》上。
这就意味着,弗林特船长和岛上的存在必然约定过什么。
具体的内容难道连你这位心腹也不知道吗?
比如说弗林特船长为什么把财宝放在这里,以及点石成金术怎么用?”
他们刚刚登岛就意识到,这里恐怕远远不只是一个被大海盗利用的天然保险柜那么简单。
金银岛从寻宝活动中得到的好处明显要比那位大海盗多的多。
如果这两者之间真的有一份契约存在。
那位名声在外,连卡斯蒂利亚珍宝大舰队都敢抢劫的四阶大海盗弗林特,恐怕只是一个处处都需要讨甲方爸爸欢心的卑微乙方。
反之这座甲方秘境,却能借助他的名气,源源不断的吸引外来者,持续产出价值无可估量的“点金石”。
怎么看都赚翻了。
金刚鹦鹉摊了摊自己的翅膀:
“是的,我向安德鲁先生的船长帽发誓,托马斯大副确实不知道。
弗林特是《浮士德契约》的上一任主人。
他只是让我在他死后,想办法找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超凡者,最好是诗人,去藏宝洞里继承那件东西。
其他的我就实在不知道了。
我能在岛上生活这么久,除了因为这里的主人对人类之外的生物不感兴趣之外。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跟弗林特之间的次级契约,可以借助《浮士德契约》让岛上的规则将我视作金银岛的一部分。”
听到它口中一个熟悉的名字,拜伦眼中精光一闪,但没有立刻表露出来。
而是继续追问一开始的问题:
“那蝉鸣呢?
蝉鸣代表的危险是什么,你总该知道吧?”
安德鲁·兰开斯特在日志里额外强调过。
每隔质数年,当外界蝉鸣时,金银岛就会出现;当岛内蝉鸣时,无可抵御的危机将会降临。
拜伦猜测有没有可能这就是《浮士德契约》的那个契约对象。
但对这个问题鹦鹉照样是一问三不知。
反倒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你难道不知道,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的道理吗?
我多精啊。
每次金银岛现世,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后,就立刻用一枚【阿兹克的诅咒金币】变成活死人,然后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能活几百年?真以为世界上除了点金石之外,还有让人死不了的不死药啊?
连愚蠢的土拨鼠都不会明知有危险还往枪口上撞,更何况是聪明如我呢?”
拜伦哑然。
“这话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不用多想,这一次托马斯肯定还是打着同样的主意。
要是他们失败了,就再等130年,让下一波人再去试,只有它永远都不会死。
发现鹦鹉身上再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两个人对视一眼,点头应下了这份委托。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发现新大陆的事情条件还不成熟,暂时先放到一边。
反正他们本来就要去藏宝洞争抢宝物,即使载荷再有限,多拿一张羊皮纸的能力还是有的。
到时候只要多注意一下那件东西就可以了。
“托马斯先生,现在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拜伦貌似不经意地询问道:
“你口中那位安德鲁先生是上一次来到这里的冒险者吗?
那位安德鲁先生在这里待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被岛上的金银给吃掉?”
说实话,拜伦也不太相信自家叔叔在这种邪门的地方度过上百年,还能好好活着。
但毕竟是大半年时间以来,第一个听到的貌似还活着的兰开斯特,心里依旧忍不住有些激动。
薇尔莉特也感同身受地看了过来。
肥硕的金刚鹦鹉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异常态度,大大咧咧道:
“任务失败之后,当然是也已经被吃掉了。
即使从没有亲眼见过那位岛屿的主人,我也知道金银岛是某个恐怖存在的餐桌。
被金银吃掉的家伙,只会剩下一副跟石头没什么两样的骨骼。
要不是我偷偷多藏了一枚【阿兹克的诅咒金币】,在安德鲁先生的灵魂消散之前,给他挂在了脖子上,这个时候连他的骨灰都找不到了。
藏宝洞里现在其实只有880枚金币,剩下的两枚一枚在托马斯大副的手里,一枚在安德鲁的脖子上。
当然了,无毛直立猿那里没有骨头,在变成骷髅之后,鸟也没了,无聊的时候连山羊都没得玩。
啧啧,我的造物主呦,希望我的老伙计在外面还能有其他的兄弟,不然这个家族可就要绝嗣除名喽,桀桀桀”
“”
拜伦·兰开斯特先生脸上期待的笑容渐渐消失。
‘你觉得这个笑话很好笑吗?
我看你这贼鸟已有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