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328章大汉的骄傲

第328章大汉的骄傲

第328章大汉的骄傲 (第1/2页)

第一个便是将部分运河移民分配入辽东,这个属于国家强迫政策,但其他优惠方面与自愿移民相同。
  
  第二,将辽东纳入流放名单,封建社会讲究家族连坐,对于一些重罪其家人和至亲,经常会流放到边远地区。
  
  刘志很反对官伎和奴隶制度,所以取消了律法中没为奴籍的规定,反正现在大汉帝国地广人稀,许多偏远地区都需要人口来填充。
  
  于是基本上就把罪犯尽量多判流放之刑,过去后统一管理,差不多相当于集体劳改农场的模式。
  
  在古代,被流放的人生活十分悲惨,一般都会被强迫进行高度劳动,平时非打即骂,忍饥挨饿。
  
  所以流放之罪对于罪官家属来说,基本上都是闻之色变,因为他们都是养尊处优之人,很少能够挨过这份辛苦,大部分都难以活着回来。
  
  为此刘志特别成立了监管制度,虽然这些人是罪犯,但也要保证最起码的温饱。
  
  在劳动量上也按照本人的具体情况分配,不能超负荷劳动。
  
  如今大汉人口缺乏,再不能像以前一样草菅人命了,这也成为了各地地方官员的共识。
  
  因为刘志将人口综合指标与政绩挂钩,也就是说与他们的前程有了直接的关系。
  
  不过即便是这样,刘志也不担心将来会出现人口爆炸的问题,因为这时代地方上的医疗条件太差,婴儿夭折率过高。
  
  说回辽东发展情况,当地由于地处严寒,所以农作物都只能种一季。
  
  也因此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就会认为那边偏僻苦寒,属于不毛之地。
  
  实际上,由于辽东土地松软,与土地粘结的江南丘陵地区相比,耕种起来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那里的黑土地十分肥沃,亩产要比别处明显高一些,加上冬季漫长,因此病虫害也非常少。
  
  最关键的是,明明身处北方却能够种植优质的水稻和大豆,由于种植周期比较长,粮食的口感和香味都属于上乘之选。
  
  “诸位是否吃过高价的寒香米?那就是辽东产出的。”
  
  寒香米是最近一些年才出现在京师市场上的,以其软糯清香的口感,迅速成为贵族阶层的热捧粮食。
  
  但由于数量稀少,所以价格昂贵,比之普通稻米足足高出五倍以上。
  
  物以稀为贵,何况寒香米的确是口感上佳,因此有价无市,必须要有头有脸的人家才能买得到。
  
  之前众人都以为此米是从外国贩运来的,所以才会出现紧俏的现象,没想到竟然就出产自辽东。
  
  “想不到辽东竟然是个鱼米之乡,确实值得好好发展一下。”
  
  有了这个印象垫底,接下来袁盱又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辽东的其他特产,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
  
  “而且这些投入,也并不是没有回报的,涿郡城在修建的过程中便可以吸引大量的劳工,以及诸多的商户。
  
  修建的房子也并不会免费给他们居住,但可以分期付款,或者每年用免费劳力抵消一部分的钱款。”
  
  这个分期付款的主意,自然是刘志想出来的,当然,与后世商业化的贷款模式,有着天渊之别。
  
  主要是为了快速吸引一部分居民,使得诼郡城尽快繁荣起来,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建设的劳工,可以优先分配到房子。
  
  如此新颖的模式,让大家都眼前一亮,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说是分期付款,也该有个年限吧,总不可能要二三十年才给齐,那样财政回收周期也太慢了。”
  
  最近十来年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官员们开口闭口都是些经济上的专业词汇。
  
  “话是这么说,如果定得太短,百姓们的生活又会捉襟见肘,十分窘迫。”
  
  “这房子本就可以分为三六九等,有钱的如果直接付款还可以优惠一点,没钱的尽量选取等级低的房子。”
  
  “不如就以五到十年为期,中间若无特殊情况,到期就只能算是租住的房子。
  
  将租金扣除,剩下的多退少补。”
  
  ……
  
  各位大臣们思维散发,显然都对这新事物十分看重。
  
  不一会儿,分期付款的各项细则就已经被补充得七七八八,紧接着他们又开始商量,如何用涿郡城来带动整个辽东的经济发展。
  
  第一个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将来东北总督的行辕就设在这里。
  
  第二个自然就是运输方面的作用了,以后可以从涿郡那边往辽东修路,缩短两边的运输距离。
  
  使得辽东的特产,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运到全国各地……
  
  袁盱成功地改变了话题的方向,将所有人的思路都不知不觉的带偏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论完毕之后,涿郡城的财政预算也顺利的批了下来。
  
  至于东北总督的人选,也无人表示反对,这么多年熬下来,陈寔早已凭着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有与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
  
  尽管他出生平民之家,比其他人在仕途上走得更艰难些,但由于他才学出众,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肯定。
  
  所以无形中将他的社会地位大大抬高了,从而让人忽略了他的出身。
  
  而陈寔的六个儿子也大多学业有成,长子陈纪,次子陈政,四子陈湛都相继以科举入仕途。
  
  陈纪现在于中书省任侍郎,陈政在江南某地出任县令,而陈湛则入了翰林院。
  
  其第三子陈洽留在家中侍奉母亲,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据说其文才也不输于几个兄弟,只是志不在此。
  
  剩下的两个儿子是陈寔的继室荀氏所生,一名陈群,一名陈忠,都未成年,听说也是天资聪颖。
  
  将来只怕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大汉陈氏满门与荀氏有得一拼,都是父子两代个个出色,只不过荀氏是世家,祖上便声明显赫。
  
  不像陈寔,从他开始才发达起来的,而且还是大器晚成,在底蕴上要差了许多。
  
  不过他的经历仍然十分典型,毕竟在此之前,很难有平民出身的儒生,能做到如他这般境地的。
  
  这也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寒门子弟和平民学子,至少陈寔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最近的几次科举考试中,平民子弟所占的份额明显有所提高,而寒门子弟的数量,更是渐渐直追世家子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