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322章羽化登仙

第322章羽化登仙

第322章羽化登仙 (第1/2页)

此次刘志幸长安,还带来了天师道的第二代传人,也是张道陵的儿子--张衡。
  
  而老神仙张道陵,已于六年前仙去,当时全国各地已有数百万信徒,闻讯皆哀掉不已。
  
  但张道陵生前早已准确预料到自己化去的时间,并遗言此乃羽化登仙,从此脱却凡胎**。
  
  张道陵出生于光武帝建武十年,享年一百二十三岁,这在古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可以说他本人就是天师道最好的宣传,神仙之说固然缥缈虚无,但这长寿康健却是肉眼看得见的好处。
  
  在不太懂得各种教派法理的百姓们心中,佛教宣扬的是今生罪孽,来世希望。
  
  而道教则是逍遥自在过好这一辈子,所以盛世时,更利于道教的宣扬,好日子谁不想过得更长久一些呢。
  
  而每当乱世来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借佛教逃避现实,希冀来世的好运。
  
  如今在刘志的治理下,大汉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连带着给道教的迅速扩张带来了良好的基础。
  
  张道陵仙逝之后,朝廷大张旗鼓将其尊为祖天师,敕封他的儿子张衡为嗣天师。
  
  张衡今年也已经是七十八岁高龄,但却童颜鹤发,精神矍铄。
  
  张道陵是沛国人,最初是在江淮一带宣扬道教,后来又入益州,在川中广泛传播教义。
  
  进入京师之后,又带动了中原人对道教的热情,最近一些年来,在京师周边以及兖州豫州一带广泛传播。
  
  但在西北方向,传播力度却一直比较弱,而西京长安是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所以此次他跟随皇帝西巡,就是希望能在长安建立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作为道教向西边发展的根据地。
  
  道教喜欢将名山大川作为传道之地,如太平山、龙虎山、青城山等等。
  
  来到骊山之后,见这里风景优美,又是皇家离宫和世家庄园聚集地,便动了心思,想在这里修建一所道观。
  
  连日来他带着数位弟子,爬山涉水四处探看,寻找合适的建宫之地,最后将地址确定到西绣岭第二峰之巅。
  
  理由很简单,除了因为此地风景绝佳之外,据说在秦朝时,此处便修建过一处与道教相关的殿宇,其供奉的为女娲娘娘。
  
  虽然后来此殿因为年久失修,只剩下断垣残壁,但有关女娲娘娘的传说却在此地经久不衰。
  
  当地人将女娲娘娘尊称为骊山老母,而在道教中,女娲被称为无极老母,与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之一。
  
  因此女娲在上古神话和道教中都有着十分尊崇的地位,相传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创造了人类,挽救了天下苍生。
  
  据说骊山便是其炼石补天之处,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功绩,便在骊山为她修筑了庙宇。
  
  有此基础,传道肯定要方便得多。
  
  回去之后张衡立刻就求见刘志,希望皇帝准许自己在此修建道观。
  
  他计划将长安作为新的道教文化中心,老母祠规模宏大,整体建筑预备包括山门五间、三仙殿三间、祭殿五间、主殿五间、厢房六间、配殿四间。
  
  除了在正殿供奉女娲娘娘之外,三仙殿内准备供奉被尊为“福寿、财星、送子”的三位女仙,云宵、琼宵、碧宵之神像。
  
  刘志本来便将道教定为国教,大力宣扬推广,而道教也与他合作愉快,并在教义中添加了一些君权为上天所授的内容。
  
  而且他虽然推广道教,却反对自秦汉以来的炼丹之术,天师道也顺应其意,讲究打坐和练气。
  
  听闻他欲在骊山修建一所老母祠,当即欣然应允,并大笔一挥,豪爽的赐下了一半资金。
  
  又下了文书,着长安令倾力相助,消息一出,正愁找不到机会讨好皇帝的长安世家们,纷纷找上门来主动慷慨解囊。
  
  道教文化在中国有着长久的文化底蕴,在接触之后,很容易产生认同感。
  
  一时之间,长安城信奉道教的人数,
  
  直线攀升,张衡每日传道说法,忙得不亦乐乎。
  
  因是夏季天气炎热,张衡便决定先筹划好一切,等到入了秋天气凉快了再动工。
  
  到时候长安令可以征集秋冬劳役帮助张衡,只要人多,主体建筑修起来快得很,后期的雕花上漆和彩绘,可以慢慢来。
  
  刘志在长安一直待到七月底,这才打算回洛阳,好赶在中秋节之前回到宫中,陪伴母亲和妻子过节。
  
  此时边境上早已开战多时,正如段颎所说,西藏地区的战争毫无挑战性。
  
  那些氏族部落生产力十分落后,面对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提不起半点斗志。
  
  张奂负责整个战局的调度指挥,每到一处,都是先礼后兵,派人将皇帝的民族政策宣传下去。
  
  双方都是以谈判为主,氏族部落们本就没有什么家国观念,听说归顺之后不但不会受到奴役,国家还会大力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
  
  因此,不用动一兵一卒,几乎绝大多数的部落都开开心心地加入到大汉的怀抱。
  
  只有极个别的部落首领冥顽不灵,仗着地势险要,负隅顽抗。
  
  当然,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在大汉军队面前,纯粹就是螳臂挡车,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
  
  到了夏末初秋之时,整个西藏地区,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已经尽归大汉所有。
  
  其余的无人区域,被包围在中心地带,虽然目前还不打算开发,但按照常规,主权上也是属于大汉的土地了。
  
  至此,大汉的地图从马蹄形,变为了扁圆形,看地图的时候,再也不会让人觉得别扭了。
  
  而且,这些地区大多都是自愿归顺的,用不着浪费兵力常驻军队,只需要派一些行政和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经过朝廷商议,决定首先派人为他们改善居住条件,那边气候严寒,冬季漫长,若没有可以避寒的房屋,必然会导致生存艰难。
  
  等到了明年春天,帮助他们开垦荒地,扩大传统的耐寒作物青稞的种植面积。
  
  除了放牧牛羊马之类的,西藏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其他的粮食作物无法生长,唯有青稞成为了主打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