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老破船的舵手
第五十三章 老破船的舵手 (第2/2页)尽管不可避免存在党争与利益纠葛,但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三十几年后的壬辰年,后明在与日本的战争中成功取胜,而虎视眈眈的欧洲诸国早就在等着瓜分二者中落败的那一国了。
后者沦落的惨状让后明君臣与民间有识之士悚然而惊,同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甲子的革新改制也终于走到了尽头——革新派内部矛盾重重,对之后的方向存在严重分歧,在分裂与争斗时,守旧派也趁机大规模反扑。
几年后,革新派被陆续贬谪流迁,革新改制就此落幕。
在这种情况下,于庚子年继位的朱士堰面临着后明内部的巨大矛盾,而东洋那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战败后落得的惨状让他彻夜难眠。
地主们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也缺乏明确其权利的律法,事情最终又回归于制度和生产关系。因此,民间有识之士们有关重启变法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总之,经过了一连串愈演愈烈的朝堂派系争斗、民间聚众请愿、新军起义之后,朱士堰可谓在多个鸡蛋上跳舞,短短四年就下了三次罪己诏,使尽浑身解数才勉强维持了各方平衡,最终主动妥协确立宪政。
但是,因为新旧势力的力量差距不大,所以皇帝的权力并未被完全剥除。
【后明高祖虽未打压理学与心学,但大力推崇经世致用之学,直接体现为科举考试的出题类型,这为启蒙思想的孕育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宪政的意义是深远的,其稳固了差点四分五裂的大明,将革新改制的一系列成果用明文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扫清了資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工商业得以不收阻碍的发展。
同时,因为大明能独立自主的确立关税和一系列保护措施,幼小民间資本得以安然成长,反之则会被西方倾销而破产。
然而其弊端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视,由于大明立宪的特殊情况,封建专制余孽不少,君主权力较大,议会权力有限,百姓权利不多。
如此积累下来的矛盾被埋没了几十年,迟早有爆发的一刻,可以说如今的大明是不得长久的,甚至可以说这是回光返照。
朱士堰依稀可以猜测到并不光明的未来,但他认为自己避免了大明在至暗时刻就四分五裂的糟糕结果,已经算功莫大焉。
当年他御极之时,朝堂民间动荡混乱,大明基本就在沦落的门槛上徘徊,短短三十余载,而今在纸面上已是世界保五争三的强大帝国了。
至于重新找回中央之国的荣耀,那大概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了,哲宗驾崩前反复念叨的“甲子方略之一”已被提前完成,那么接下来呢?
所谓“甲子方略”是明哲宗提出的一个宏观概念,他认为欧洲诸国的辉煌与强盛只是一时的,至多仅剩百年之运,于是提出了“在两个甲子的时间里分两步走来重回世界之巅”的国策构想。
第一个甲子:自强,有自保之力,维系改良后的朝贡圈,至少确保大明是东亚诸国共主的地位不被侵犯。
第二个甲子:统合诸多藩属国的力量,在经济与军事上对抗日渐衰落的西方诸国,重新成为中央之国。
——-——-——-——
【奇怪噢,刚刚章节顺序错了。】
【许多设定剧透也无所谓,想问的话可以在这儿问。】